狮子山下新故事16/从寮屋走向南极 港产极地探险家 2024-11-17 旅游 381℃ 0 图:张伟贤在南北极地从事研究工作14年,从未想过放弃。 “灵活、勤奋、自强不息是香港人的特质” 本月1日,国家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启航,香港六名科学家首次获邀参与,令人鼓舞。而在此之前,香港亦有人远赴南极探险。 “我就是想做一个探险家,看一些别人没有看过的东西、别人发现不到的东西。”全球首位华裔极地探险专家张伟贤说。张伟贤出身自香港草根家庭,小时候住在新界古洞的寮屋,高中会考科科考获E级,成为一般人眼中“输在起跑线”的最佳范本。今天,他已走遍全球80多个国家,在南北极地从事研究工作14年,去年获颁“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大学时期一次南极之旅,坚定了他的梦想,许下“南极工作”志愿,一步步朝着目标进发。\港闻报记者 钟佩欣 张伟贤大赞香港青年有创造力、活力和超越传统的思维能力,“我觉得在香港生长,才有这一种特质。” 敲校长门求资助赴日本交流 “小时候我跟着做清洁工的妈妈去收垃圾,圣诞及新年我就最开心。”张伟贤说,有些家庭会弃置玩具,即使是二手货也让他开心数个月;新年期间,更有机会收到红包,每次10元、20元,储蓄起来有数百元,对一个零收入的小朋友而言,简直是“巨款”。 升中学后,谈到成绩,他摇摇头说:“我读书真的好差,会考科科E、英文成绩更是F。”当时因为家贫,没有电脑上网,暑假期间同学们外出旅游,他留在家做功课、骑着单车四出游玩。中学毕业后,修读香港浸会大学体育系的副学士学位。 成长故事来到这里,张伟贤说绝对不认同自己是“输在起跑线”,反而认为好好把握每次机会、做好充分准备,才是重点。 于是,故事回到读中学的时候,当时他是童军,有机会参与日本童军大露营交流活动,但需自资费用约7000元。家境贫穷,无力付费,他就“胆粗粗”地走到校长室敲门,说“我没有钱,学校可不可以资助我去日本交流?”当时他并非两手空空进入校长室,而是准备了过去为学校服务的资料,例如在家长日、运动会等帮忙站岗等,以此游说校长支持,“问别人拿资源前,你要看看自己付出了什么,不能够白拿。” 这次到日本交流,张伟贤首次乘坐飞机看世界,他形容像是乘搭“时光机”,一瞬间就去到另一个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地方,“书本上的图片看过很多,但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这次是实在的文化体验。”自此,他努力争取每一次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 热诚感动面试官 圆南极探索梦 不过,让他成为极地科研远征顾问专家,开启“探险”大门的转捩点,是大学一年级期间参与为期十日的南极探索团。当时,美国环保组织来香港挑选年轻人,张伟贤自知英文欠佳,但仍然报名,将一叠英文资料寄去美国。 “面试前一个月,我不断找人练习,背熟所有资料,计划书都准备充足。”他忆述在遴选环节,面试官全是外国人,其他报名参加的大学生不是读医科便是读法律,不是香港大学学生,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我当时好害怕,只有一个浸大生,就是我,还是读体育的,好像局外人。”面试环节,只有他准备简报(PPT)。面试官欣赏他有热诚、准备充足,他成功在20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获选三人的其中一人。 首次踏足南极,他看到是动物与人类分享大自然的世界,“南极当时只有白色、黑色,而且所有企鹅、海豹、鲸鱼等野生动物都不害怕人类,很亲近。”这次行程还要登山、滑浪,他曾是童军,具有相关技能,即便乘搭的破冰船遇到四米高巨浪,也没感到不适,他形容自己有做探险家的天赋。回港后,他便立下志愿,“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再去南极工作。”确立了目标,他善用大学资源,争取每个出外探索的机会。 “所有机遇及机会都需要争取” 极地美得令人炫目,同时危险重重,加拿大冰川去年便有两位教授遇难。不过,在南北极地从事研究工作14年的张伟贤说,从未想过“放弃”二字,面对危险的研究环境,他认为更需要是向身边爱惜自己的人负责任,包括父母、朋友。他忆述有一次在加拿大登山,天气急速变坏,登上山顶后,突然下雨下雪行雷,未能及时下山离开,“行雷下雨不可以碰触石头,会被雷打中”,团队唯有在山顶逗留一晚,身体冻到僵硬,翌日早上才虚弱地慢慢一步步下山,“我差一点就回不来,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活着回家’,在实行危险任务前必定做好安全措施。” 走遍全世界,张伟贤去到每个地方,都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来自香港”。张伟贤说到每次回港参加不同交流活动,青少年所了解的冰川世界,较他想像的更多,“我去到加拿大或不同地方工作后,自己与其他人不同就是‘转数快’,有许多解决问题方法。”而灵活、勤奋等名词可象征香港人自强不息的性格,“我觉得在香港生长的人才有这一种特质。” 回想当日在浸会大学立下“南极工作”的志愿,现时每次返香港,他都会回母校浸会大学校园,看看狮子山的壮丽景观,感慨完成当日南极工作志愿,“香港这个地方真的很神奇,人才汇聚、发展机会很多,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把握到机会。”他更寄语青少年做事要有勇气求变,“要记住,所有机遇及机会都需要争取,(机会)不会自己飘过来!” 张伟贤简历 .全球首位华裔极地探险与科研专家 .去年获美国探索者协会评选为“世界50名最具影响力探险家” .冰川学博士研究生、极地研究员和探险家、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会员、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会员 .在南北两极累计超过1000天,是全球第一个集中监测北极高地冰川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的研究员 .领导年轻人成立非牟利组织“亚洲青年阿尔卑斯导师计划”和“生态巴士” 上一篇 “联厦联管”计划 拟明年三区试行 下一篇 破浪号将停靠香港 相关推荐 两中国男子在日本偷包菜被捕 兄弟作案震惊当地 全国米粉门店数已超42万家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坠机现场生还者下机坐地哭喊被拖走 幸存者画面公开 刘亦菲朱珠同框合影 黑框眼镜大波浪魅力十足 坐“臭车”除了忍我们还能做什么 共治车内异味难题 董明珠:和俞敏洪2小时卖了几千万,直播带货显实力
图:张伟贤在南北极地从事研究工作14年,从未想过放弃。 “灵活、勤奋、自强不息是香港人的特质” 本月1日,国家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启航,香港六名科学家首次获邀参与,令人鼓舞。而在此之前,香港亦有人远赴南极探险。 “我就是想做一个探险家,看一些别人没有看过的东西、别人发现不到的东西。”全球首位华裔极地探险专家张伟贤说。张伟贤出身自香港草根家庭,小时候住在新界古洞的寮屋,高中会考科科考获E级,成为一般人眼中“输在起跑线”的最佳范本。今天,他已走遍全球80多个国家,在南北极地从事研究工作14年,去年获颁“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大学时期一次南极之旅,坚定了他的梦想,许下“南极工作”志愿,一步步朝着目标进发。\港闻报记者 钟佩欣 张伟贤大赞香港青年有创造力、活力和超越传统的思维能力,“我觉得在香港生长,才有这一种特质。” 敲校长门求资助赴日本交流 “小时候我跟着做清洁工的妈妈去收垃圾,圣诞及新年我就最开心。”张伟贤说,有些家庭会弃置玩具,即使是二手货也让他开心数个月;新年期间,更有机会收到红包,每次10元、20元,储蓄起来有数百元,对一个零收入的小朋友而言,简直是“巨款”。 升中学后,谈到成绩,他摇摇头说:“我读书真的好差,会考科科E、英文成绩更是F。”当时因为家贫,没有电脑上网,暑假期间同学们外出旅游,他留在家做功课、骑着单车四出游玩。中学毕业后,修读香港浸会大学体育系的副学士学位。 成长故事来到这里,张伟贤说绝对不认同自己是“输在起跑线”,反而认为好好把握每次机会、做好充分准备,才是重点。 于是,故事回到读中学的时候,当时他是童军,有机会参与日本童军大露营交流活动,但需自资费用约7000元。家境贫穷,无力付费,他就“胆粗粗”地走到校长室敲门,说“我没有钱,学校可不可以资助我去日本交流?”当时他并非两手空空进入校长室,而是准备了过去为学校服务的资料,例如在家长日、运动会等帮忙站岗等,以此游说校长支持,“问别人拿资源前,你要看看自己付出了什么,不能够白拿。” 这次到日本交流,张伟贤首次乘坐飞机看世界,他形容像是乘搭“时光机”,一瞬间就去到另一个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地方,“书本上的图片看过很多,但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这次是实在的文化体验。”自此,他努力争取每一次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 热诚感动面试官 圆南极探索梦 不过,让他成为极地科研远征顾问专家,开启“探险”大门的转捩点,是大学一年级期间参与为期十日的南极探索团。当时,美国环保组织来香港挑选年轻人,张伟贤自知英文欠佳,但仍然报名,将一叠英文资料寄去美国。 “面试前一个月,我不断找人练习,背熟所有资料,计划书都准备充足。”他忆述在遴选环节,面试官全是外国人,其他报名参加的大学生不是读医科便是读法律,不是香港大学学生,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我当时好害怕,只有一个浸大生,就是我,还是读体育的,好像局外人。”面试环节,只有他准备简报(PPT)。面试官欣赏他有热诚、准备充足,他成功在20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获选三人的其中一人。 首次踏足南极,他看到是动物与人类分享大自然的世界,“南极当时只有白色、黑色,而且所有企鹅、海豹、鲸鱼等野生动物都不害怕人类,很亲近。”这次行程还要登山、滑浪,他曾是童军,具有相关技能,即便乘搭的破冰船遇到四米高巨浪,也没感到不适,他形容自己有做探险家的天赋。回港后,他便立下志愿,“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再去南极工作。”确立了目标,他善用大学资源,争取每个出外探索的机会。 “所有机遇及机会都需要争取” 极地美得令人炫目,同时危险重重,加拿大冰川去年便有两位教授遇难。不过,在南北极地从事研究工作14年的张伟贤说,从未想过“放弃”二字,面对危险的研究环境,他认为更需要是向身边爱惜自己的人负责任,包括父母、朋友。他忆述有一次在加拿大登山,天气急速变坏,登上山顶后,突然下雨下雪行雷,未能及时下山离开,“行雷下雨不可以碰触石头,会被雷打中”,团队唯有在山顶逗留一晚,身体冻到僵硬,翌日早上才虚弱地慢慢一步步下山,“我差一点就回不来,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活着回家’,在实行危险任务前必定做好安全措施。” 走遍全世界,张伟贤去到每个地方,都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来自香港”。张伟贤说到每次回港参加不同交流活动,青少年所了解的冰川世界,较他想像的更多,“我去到加拿大或不同地方工作后,自己与其他人不同就是‘转数快’,有许多解决问题方法。”而灵活、勤奋等名词可象征香港人自强不息的性格,“我觉得在香港生长的人才有这一种特质。” 回想当日在浸会大学立下“南极工作”的志愿,现时每次返香港,他都会回母校浸会大学校园,看看狮子山的壮丽景观,感慨完成当日南极工作志愿,“香港这个地方真的很神奇,人才汇聚、发展机会很多,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把握到机会。”他更寄语青少年做事要有勇气求变,“要记住,所有机遇及机会都需要争取,(机会)不会自己飘过来!” 张伟贤简历 .全球首位华裔极地探险与科研专家 .去年获美国探索者协会评选为“世界50名最具影响力探险家” .冰川学博士研究生、极地研究员和探险家、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会员、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会员 .在南北两极累计超过1000天,是全球第一个集中监测北极高地冰川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的研究员 .领导年轻人成立非牟利组织“亚洲青年阿尔卑斯导师计划”和“生态巴士”